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有超過65萬輛公共汽電車、近百萬名公交車駕駛員,每天運輸乘客超2億人次,每一輛公交車都關系到乘客的出行安全。近年來的多起公交車自燃、乘客搶奪方向盤等事故,嚴重影響到公交車運營安全和公共安全,也反映出車輛安全設施在設計、使用和維護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日前,交通運輸部發布行業標準《城市公共汽電車車輛專用安全設施技術要求》(JT/T 1240—2019,簡稱JT/T 1240標準),對公共汽電車(公交車)乘客門控制系統、應急出口、破窗裝置、駕駛區防護隔離設施、車用滅火裝置、電池艙自動滅火裝置、電池箱滅火裝置、易燃揮發物監測報警裝置、輪胎壓力監測系統等多種專用安全設施,提出了功能、技術和安裝配置方面的具體要求,將于今年3月1日起實施。
JT/T 1240標準是交通運輸部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從公交車輛服務設施保障的層面考慮,在新形勢下制定的普適性行業標準。結合公共汽電車屬性,標準提出了多項細化要求,其中對駕駛區防護隔離設施的安裝位置、方式和使用提出了明確要求,引起業界的高度關注;規定電池艙自動滅火裝置、電池箱滅火裝置相關要求,給保有量持續增長的新能源公交車加了一道安全保險。多位專家表示,隨著公交車輛的持續升級和更新換代,行業需要新的安全標準來約束,此次JT/T 1240標準出臺正當其時。
駕駛區防護隔離設施首入行業標準
重慶萬州“10.28”城市公交車墜江事件發生后,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提出,推動現有公交車全部加裝駕駛區防護隔離設施,全行業熱盼相關技術標準出臺。
此前,業內流傳著“司機包圍”“隔離護欄”等不同叫法。隨著JT/T 1240標準的發布,交通運輸部不但明確了‘駕駛區防護隔離設施’的名稱,而且提出了對駕駛區防護隔離設施的安裝位置、方式和使用的明確要求,這也是駕駛區防護隔離設施首次被納入行業標準。
今年年初,一張配備形似“籠子”的金屬制全封閉駕駛區隔離設施的公交車照片在網絡上傳播,讓業內人士不禁咂舌。據了解,此前,我國相關國標及行業標準雖提出公交車輛應在駕駛員與乘客之間設置隔離裝置,但對防護隔離裝置的構造、尺寸、安裝、使用等技術要求,并沒有設置可參考的標準。
“駕駛區防護隔離設施可以有效防止駕駛員受干擾,同時,我們公交企業還關心另一個問題:遇到突發情況時,對駕駛員的救助以及駕駛員應急處置能力是否會受到影響?”北京駿馬客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針對公交企業的顧慮,JT/T 1240標準明確要求,駕駛區防護隔離產品既要有防護、隔離功能,又不影響駕駛員正常工作,護圍門內側應配備鎖止裝置,駕駛員遇到緊急情況應能從外部打開護圍門等。
此外,根據記者拿到的JT/T 1240標準《編制說明》,考慮到當前大部分城市公交車未安裝駕駛區防護隔離裝置,或已安裝的不符合標準的相關要求,若全部改造成本較高,因此標準主要適用于新購置的公交車輛,已有的未安裝駕駛區隔離防護設施的車輛可參照該標準執行。
滅火裝置技術要求更高更細致
火災是公交車運營重點防范的安全隱患之一,無論是車廂起火還是新能源公交車電池箱、電池艙起火,都應配備有效的滅火或報警裝置,確保第一時間將事故消滅。滅火裝置應用已久,JT/T 1240標準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一些重要技術要求,值得業內高度重視。
去年以來,全國發生多起電動公交車冒煙、起火事件,背后原因大多指向了動力電池。剛剛出臺的JT/T 1240標準明確要求,新能源公交車應配置具有熱失控預警、火災報警及火災抑制功能的電池箱滅火裝置,裝置應在檢測到儲能裝置熱失控和火情時發出警報,并明確要求“確保熱事故信號發生后5分鐘內沒有發生電池箱外部起火或爆炸”。
參與JT/T 1240標準起草的煙臺創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工程師李明明認為,電池箱滅火裝置熱失控預警就是一項重要的預防手段。“防范電動汽車起火及爆炸,正確的做法是:預防為主,滅火為輔,提升監測預警技術并介入必要的自動滅火措施。”
“從JT/T 1240標準規定的各項專用安全設施來看,電池箱滅火裝置的技術要求門檻比較高。因為其他安全設施都是外置的,可以直接觀察到,唯有電池箱滅火裝置及技術規定的電池漏液檢測裝置,是在封閉環境中發揮作用的。”李明明說。
李明明介紹,目前市場上的電池箱滅火裝置產品可分為探測報警類電子產品和滅火裝置類產品,在車上應用既要符合汽車產品標準,又需要符合消防產品的相關規定。
客車企業主動學習的熱情很高,都在仔細研究標準,對比技術配置,零部件企業也迎來了良好的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