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扎實推進交通一體化,推進延崇高速等項目建設,實現興延高速、首都地區環線通州至大興段全線貫通。 進展情況:首都地區環線通州至大興段建成通車;興延高速、延崇高速平原段建成通車。
2.實施廣渠路東延、宋梁路北延等項目。
進展情況:廣渠路東延累計完成總工程量的19%;宋梁路北延累計完成總工程量的32%。
3.加快國家速滑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等新建競賽場館建設,啟動國家游泳中心等現有場館改造,推進水利、電力、氣象、通信、交通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進展情況:松閆路改線段工程(松山場館-西大莊科村東段)已建成通車。
4.年內開通3段軌道新線,運營總里程達到630公里以上。
進展情況:6號線西延、8號線三期、8號線四期等3條軌道交通新線已開通。
5.實施軌道交通換乘通道改造工程。
進展情況:推動國貿站、宣武門站換乘通道改造工程,相關設計文件報審,完成園林占地、樹木移植、場地硬化,臨時設施、施工罩棚、隔離樁、豎井開挖等施工。
6.實施市級疏堵工程20項,完成450公里自行車道治理,完善步道系統。完成100萬平米城市道路大修。
進展情況:完成市級疏堵工程25項;完成自行車道治理452公里;完成 120余萬平米城市道路大修。
7.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四好農村路”建設。
進展情況:扎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全年完成鄉村公路大修518公里。
8.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開展副中心智慧城市試點。
進展情況:配合相關部門編制《中關村科學城規劃(2017-2035)》。
9.繼續實施緩解交通擁堵年度行動計劃,努力改善出行條件。
進展情況:落實《2018年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2018年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專項督查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加強現場督查。
10.推進公共交通調度智能化。
進展情況:組織公交集團完成智能調度系統移動客戶端APP開發,并實際應用于公交運營保障工作中。
11.完善軌道交通和地面交通接駁換乘。
進展情況:新開、調整25條公交線路接駁地鐵。
12.新開和優化調整公交線路40條以上。
進展情況:新開和優化調整公交線路93條。
13.新增公交專用道40公里以上。
進展情況:施劃公交專用道45公里。
14.加強共享單車規范管理。
進展情況:建設共享自行車監管與服務平臺,開展聚集區車輛規模和停放秩序治理。
15.中心城綠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3%。
進展情況:已完成。
16.持續推進“北京通”建設,新增多功能卡片200萬張;利用“北京通”手機APP,試點“無卡”乘坐公交地鐵。
進展情況:配合相關部門在公交、地鐵試點“北京通”手機APP購票。
17.推動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
進展情況:會同相關部門為8家測試主體56輛自動駕駛車輛發放了測試車輛臨時號牌。
18.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以“三合一”、“多合一”場所為重點,深入開展城市安全隱患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強化消防安全、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點領域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進展情況:印發交通行業安全隱患治理三年行動方案,開展交通行業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19.嚴格執行《北京市促進高排放老舊柴油貨運車淘汰方案》,綜合施策,加快淘汰國Ⅲ排放標準柴油貨運車。
進展情況:印發加快淘汰營運性高排放柴油貨運車輛實施方案,并組織貫徹落實。
20.加快進京路口機動車排放檢查站標準化建設,提升執法檢查工作水平。
進展情況:研究編制公路綜檢站規劃標準。
21.市住房城鄉建設、交通、城市管理、園林綠化、水務、農業等部門建立健全本行業本領域非道路移動機械管理臺賬,并鼓勵優先使用電動或符合第四階段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各行業管理部門采取通報、計分、與招投標掛鉤、納入誠信管理等方式,加大對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超標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
進展情況:按月開展檢查,向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工作臺賬。
22.參照《城市道路清掃保潔質量與作業要求》,由市交通委研究制定本市公路清掃保潔質量與作業要求相關標準并組織實施。
進展情況:制定普通公路清掃保潔質量與作業要求并組織執行。
23.市住房城鄉建設、交通、水務、園林綠化等部門分別制定本行業本領域年度揚塵污染綜合管控方案,嚴格落實“六個百分之百”的揚塵防治要求。
進展情況:落實《2018年北京市交通路政行業工地及道路揚塵污染綜合管控方案》,組織實施監督、檢查。
24.行業主管部門每季度對各區道路揚塵管理情況進行排名考評。相關考評結果同步報送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
進展情況:落實城六區區管道路施工揚塵污染管控檢查方案,檢查情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