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譽為河南“最美高速”的三(門峽)淅(川)高速公路再獲殊榮,該項目盧氏至西坪段通過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評審,獲得2018—2019年度李春獎。這不僅證明項目的施工品質,更彰顯了建設者用汗水澆鑄工程、用智慧創造精品的工匠精神。
三淅高速公路是國家規劃呼和浩特至北海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高速公路規劃中的西部重要大通道和伏牛山旅游高速公路。其中,三淅高速公路盧氏至西坪段地處豫西深山區,全長約85.2公里,全線橋隧比達63.56%,是整條高速公路建設中的關鍵。
自2012年11月開工建設至2015年12月建成通車,3年多以來,河南省三門峽至淅川高速公路項目有限公司(簡稱三淅項目公司)在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省收費還貸高速公路管理中心的領導下,始終以創建國家“優質工程”為目標,以“綠色、安全、品質、廉潔”為理念,以標準化建設、平安工地建設、創建樣板工程和打造綠色低碳公路為抓手,高質高效完成了該段的建設任務。
優化方案 解施工難題
三淅高速公路盧氏至西坪段途經秦嶺的東延部分,跨河穿山路段多,地形起伏大、地質條件復雜,走廊帶內土地資源稀缺,是一條典型的山區高速公路。因此,路線方案選擇不僅要避繞不良地質與多金屬礦產開發區、大鯢自然保護區等特殊地區,更要將減少對土地資源占用作為重要的比選因素。
為此,三淅項目公司從設計開始就下足了工夫,邀請專家和設計單位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并購買衛星影像圖,利用衛星圖像結合像控成圖技術開展成圖工作,精準完成地形圖測控。在此基礎上,該公司在1∶10000地形圖上擬定多條路線方案進行比選,并在1∶2000地形圖上優化,盡可能選擇不良地質分布少的路線,避免了施工及運營期間的潛在風險。
在各階段路線方案比選中,三淅項目公司將少占耕地作為工程方案取舍的重要原則,精打細算,以滿足功能為前提,精心擬定各斷面細部尺寸,節約土地資源。該公司在段家窯至莊子村段推薦了土地使用效率高、耕地占用少的K線方案,減少征地、拆遷。
同時,針對路線多次跨鐵路、地方路且交角小的特點,三淅項目公司運用曲線選線法,在對全線的線形指標進行優化設計,將線平面選擇在最有利的位置。此舉在有效加大交叉角度的同時又不降低平面指標,提高了道路的行車安全舒適性。
優化過后的設計方案不僅兼顧了地質條件、土地資源與施工運營安全,而且線形流暢協調。2018年,項目榮獲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優秀設計獎。
精管促安全 創新保質量
工程建設,安全為先。三淅高速公路沿線陡峭的地形和不良地質不僅給設計提出了難題,更給施工安全帶來了挑戰。
“各施工標段高填方、深挖方多,存在滑坡、巖溶、泥石流、采空區等不確定因素,施工風險大,安全管理難度高。”據項目公司總經理李發展介紹,為了應對項目施工面臨的安全問題,三淅項目公司在河南省內率先成立了獨立的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先后下發了《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等安全管理類文件一百余份,建立健全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生產責任保證體系,實行精細化管理。
同時,三淅項目公司創新安全管理手段,與科研院校合作開展山區高速公路施工過程風險控制與安全預警技術研究,并在高墩大跨橋梁、隧道進口等重大隱患部位安裝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現場監控管理,確保了項目建設安全,創建“平安工地”。2017年3月,項目順利通過交通運輸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考核驗收,被授予“平安工程”榮譽稱號。
百年工程,品質第一。在確保施工安全的同時,確保工程質量更是重中之重。三淅項目公司始終把標準化建設作為建設好項目的抓手貫穿于各項工作始終,其標準化建設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確保項目高質量建成。
三淅項目公司建立了“政府監督、法人管理、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的四級質量保證體系,并在此基礎上積極創新管理模式,在河南省內率先將試驗檢測工作從監理工作職責中分離,獨立招標檢測單位,保證試驗檢測數據準確、可靠。
在施工中,三淅項目公司嚴格作業標準,鼓勵倡導施工單位結合工程實際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實行機械化、自動化施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質量,混凝土鋼筋保護層厚度合格率達98%以上,路面平整度指數IRI在1.2以下。據了解,三淅項目公司在多個施工方面共計推廣應用四新技術30項。其中在橋面及隧道鋪裝方面,各施工單位積極進行工藝創新,采用振搗梁、全自動桁架式三輥軸攤鋪機、全自動抹光機及銑刨機等機械設備進行聯合作業,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河南省交通運輸廳下發了《關于推廣三淅高速公路橋面及隧道鋪裝施工工藝的通知》在全省推廣應用三淅項目隧道和橋面鋪裝工藝。河南省交通質監站也首次組織全省在建項目監督管理人員到項目進行觀摩。
橋面鋪裝工藝只是三淅項目公司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為確保工程建設質量,三淅項目公司針對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技術難題,大力開展科技創新,累計開展《重交通瀝青路面結構耐久性設計與施工技術》等科技攻關課題10項,推動了一批控制性工程的建設。依托科研成果,三淅項目公司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優秀QC成果獎8項,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2016年,《山區高速公路施工過程風險控制與安全預警技術研究》獲“河南省交通運輸科學技術三等獎”;《重交通瀝青路面結構耐久性設計與施工技術》獲“2018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在這一系列舉措的推動下,項目在建設期間申報的7項“樣板工程”全部獲得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省級樣板工程”稱號。
綠色引領 筑品質公路
項目穿越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大鯢生自然保護區,環保要求高。同時,作為全國首批綠色低碳公路主題性試點項目,如何在施工中全方位實行綠色低碳管理,實現路與自然景觀和諧,這對項目環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三淅項目公司制定出臺了專項實施方案,積極實施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和綠色環保三大類共24項重點工程,取得了明顯成效。
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是三淅項目公司面對的第一個課題。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三淅項目公司將隧道棄渣用于造地、路基填筑、路面底基層及基層、隧道進出口附近放緩邊坡、營造地形等方面,全線隧道棄渣利用率達60%以上。同時利用附近三門峽電廠和南陽電廠粉煤灰約5.4萬噸,節約標準煤5670噸,這一舉措不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7萬噸,而且降低了約344萬元的施工成本,實現了降本增效。
不僅如此,根據沿線環境特征,三淅項目公司還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將節能減排落到實處。項目沿線收費站、服務區等設施均采用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替代電熱水器,每年可節約近100萬度電,并在建筑面積較大的服務區設置地源熱泵制冷采暖系統,與傳統的冷水機組加鍋爐配置相比,全年能耗可節省約40%。
“最少破壞就是最好的保護”,三淅項目公司還著眼于環境保護,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地形并盡可能地保護公路占地內的原生植被,全線共保護原生植被約20萬平方米。同時,由于項目跨越或鄰近淇河、丹江、鸛河等敏感水體,為保護水環境,三淅項目公司在施工過程中給跨河橋梁設置了橋面徑流凈化與事故應急系統,并在部分路段設置生態邊溝和生態種植槽凈化路面徑流,在服務區、停車區設置了污水處理及回用系統,切實有效地保護周邊水環境。
2016年,三淅高速公路以考核等級為優秀的成績通過交通運輸部考核驗收,被授予“綠色公路”榮譽稱號,實現了建設一條“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高速公路的目標。
如今,在三淅項目公司的努力下,一條暢、安、舒、美的三淅高速公路在豫西大地上展開,激勵著建設者在未來的項目中追求卓越、勇攀質量高峰,為交通強國建設貢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