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綜合運輸服務“十四五”發展規劃》(簡稱《規劃》)出臺,提出加快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深入推進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創建、加快完善國家應急運輸保障體系、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等要求,為物流業未來5年發展擘畫藍圖。融合、高效、安全、通暢、綠色、智能、開放……《規劃》為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和物流企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宜直達則直達宜聯運則聯運
來自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張“成都—北部灣—新加坡”國際多式聯運線路報價單上,提供了兩種運輸方式:公水鐵多式聯運或者公路運輸直達欽州港,最終運往新加坡,每標箱運輸費用分別是4230元和16500元。
雖然價格迥異,但兩種運輸方式同樣被市場青睞。發揮不同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是推動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規劃》指出,“十四五”期,綜合運輸服務的發展方式要更加注重質量效益,組織模式更加注重一體融合,服務產品更加注重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孫啟鵬認為,《規劃》本質上反映了運輸組織方式選擇的合理性是最大限度滿足貨物運輸需求的前提條件。這意味著在發展思路上,應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綜合運輸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
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吳群琪進一步解釋,近年來,發達國家物流業直達運輸占比呈上升趨勢,值得我國高度關注。基于市場需求,建議物流業回歸到宜直達則直達、宜多式聯運則多式聯運、宜滾裝則滾裝、宜馱背則馱背上去。
近年來,市場對多式聯運的認可度不斷提升。如何推動多式聯運進一步做實做細,孫啟鵬建議,我國應該進一步推動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通過各種運輸方式的網絡規劃、綜合樞紐建設、發展通用包裝箱、規范運輸組織等,實現運輸硬件無縫對接,為需求主體選擇最恰當的運輸服務方式提供充分條件。
“雖然目前大部分物流企業都建設了信息化平臺,但貨主如何從眾多平臺中優選方案、利用多種運輸組織方式完成定制運輸,不是一件容易事。”吳群琪說,建立信息互聯互通的多式聯運平臺很有必要。
在多式聯運市場建設主體方面,《規劃》提出要著力放寬競爭性環境市場準入、放松競爭性業務價格管制。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講師宋京妮認為,這是管理部門對交通運輸行業發展動力機制差異化的準確識別,描繪了綜合運輸服務未來5年的發展主基調,從而更好滿足公眾運輸需求。
城市配送更優大車隊提質增效
在重慶市,二環線周邊規劃的物流基地正拔地而起,設施功能不斷完善;在沙坪壩區土主鎮團結村鐵路中心站對面,集裝箱卡車來來往往;在空港工業園區江北國際機場附近,整車快件有序裝卸;在巴南南彭公路物流基地,重慶公運東盟國際物流園依托保稅物流中心,發出的跨境公路班車直達新加坡……此外,重慶公路運輸(集團)有限公司還在外環快速通道周邊建立了5個大物流基地,并建成15個主城區范圍內的配送中心。
重慶公路運輸集團物流商貿部部長譙智毓介紹:“重慶市城市配送網絡的建成,讓原材料運輸更加快速,使居民快遞運輸時效提升為當日達或者次日達。”
“十四五”期,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加速調整,生產制造和商貿流通企業對物流降本增效、安全準時、全域覆蓋等需求將更為迫切。為此,《規劃》聚焦推動干線貨運規范高效發展、提升城市貨運配送服務水平,提出完善以綜合物流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共同配送站為支撐的配送網絡,促進城際干線運輸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機銜接;鼓勵提供優質干線運力服務的大車隊模式創新發展。
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講師陳希瓊介紹,城市配送網絡節點的位置、規模、布局等,深刻影響配送的規模、成本和效率。在建設各級站點功能特征時,應充分考慮和評估各級站點的服務范圍、需求量及其他相關因素,在合適的區域內建立合適規模的設施。
“倉”和“配”是提升物流時效的關鍵。大車隊作為一種為市場提供穩定、規范、高效運力的組織模式,再次出現在《規劃》里。“大”即有足夠規模的運力池,“車”即對車輛有足夠掌控度,“隊”要求在管理上有交易、體驗、承諾與擔當。行業專家指出,未來5年,大車隊想要發展得好,重點還需加強聚貨能力。在此框架下,快遞快運企業自建車隊或者由平臺鏈接若干個中小車隊形成統一品牌,都將是可取之道。
發力服務場景智慧貫穿始終
隨著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的逐步深入,智慧物流已成為物流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之一。長安大學中韓物流研究院院長張圣忠介紹,智慧物流貫穿《規劃》多項任務,如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培育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加快建立全鏈條信用治理模式等,主要圍繞服務、管理、技術三個方面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加強政府監管治理。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建設、制造、商貿流通等產業在生產、流通、倉儲等環節有了更高需求,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智慧新零售等新興業態產生,按需定制和柔性供應鏈也要求智慧物流作為支撐。”張圣忠介紹。
在此背景下,我國不少物流企業積極應用互聯網、云計算、5G、區塊鏈、無人機技術,并在港口、高速公路等封閉空間率先應用無人駕駛技術,在城市和農村推廣無人機配送,利用技術作為牽引,實現物流行業轉型升級。此外,一些物流企業與建筑業、制造業等聯動,實現智能匹配、智能跟蹤、智能調度。
近期,京東物流推出的首個智能移動倉在漢巴南高速鐵路建設項目中投入使用。該智能移動倉庫存量由系統實時監控,一旦使用到了安全庫存量之下,就會自動觸發采購申請,促進采購管理精細化。
張圣忠表示,未來我國發展智慧物流務必要找準場景,圍繞市場需求升級服務。“我們鼓勵更多企業圍繞多式聯運一單制、‘公轉鐵’背景下港口無人集卡、城市和農村無人機等場景做好服務,精準發力。”張圣忠介紹,“我們也鼓勵管理部門以數字化為抓手,做好服務拓展,并以安全、信用、減碳作為突破口,維護好市場秩序,促進物流業穩定發展。”
推動智慧物流發展還需加強保障,出臺細化措施、做好資金配套,支持相關企業轉型。在張圣忠看來,當前,加快新基建、制定相關標準規范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