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頂崗實習
實訓課堂
——天津交通職業學院教師陳長春獲2017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歐陽偉和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蔣玲獲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張斗勝入選我國第17批護航船長;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王建濤任“雪龍”號科考船二副。
——廣州潛水學校畢業生、廣州打撈局高級潛水員鐘海鋒獲2018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2017年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稱號;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畢業生魏俊強榮膺北京市首屆10名“北京大工匠”榜單。
——杭州技師學院學生楊金龍和蔣應成先后摘取第43屆和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桂冠;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浙江申通時代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江海榮在第九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職業技術大賽上勇奪一等獎,最近又獲第二屆“杭州工匠”稱號……
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陽的光輝。改革開放40年來,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步伐,一直與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同頻共振。以服務交通強國建設為己任,交通運輸職業院校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培養“四個交通”所需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爭當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先行官,向行業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改革創新 交通職業教育“風景獨好”
交通運輸職業院校大多成立于20世紀50年代,并伴隨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而不斷壯大。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交通運輸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國家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為交通運輸職業院校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大部分職業院校相繼升格為高職院校,邁上發展新臺階。
40年來,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為行業培養了數以百萬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他們活躍在交通運輸行業基層的關鍵崗位,成為各單位的業務骨干、技術帶頭人。據不完全統計,交通運輸工程建設一線的項目經理和汽車維修企業的技術經理中,有約60%畢業于交通運輸職業院校。
40年來,交通運輸職業院校發展成就卓越,在全國行業類職業院校中走在前列。
——15所高職院校成為國家示范(骨干)院校,15所中職學校成為國家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20所學校成為交通運輸部示范性職業院校。
——6所交通運輸高職院校入選2015年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7所交通運輸高職院校入選2016年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2所交通運輸高職院校入選2016年高等職業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
——交通運輸高職院校擁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50門、國家級教學團隊7個、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3個,4人獲得國家教學名師獎、7人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交通運輸職業院校獲得多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一等獎3項,作為參與單位獲得一等獎4項;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二等獎23項,作為參與單位獲得二等獎4項。
——2015年教育部啟動《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各?。▍^、市)啟動優質??聘叩嚷殬I學校建設,大部分省(區、市)的交通運輸高等職業學校入選優質??聘叩嚷殬I學?;蚋咚礁呗氃盒=ㄔO單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運輸職業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幅提升技術創新服務能力,實質性擴大國際交流合作,培養了一大批杰出的技術技能人才,提升了職業院校對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貢獻度。交通運輸職業教育,風景這邊獨好!
立足行業 專業契合“四個交通”建設
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的建設與改革重點在于專業建設與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運輸職業院校立足交通運輸現代化,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四個交通”建設,推進傳統交通運輸類專業的改革與建設,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打造優勢特色專業(群),注重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交通運輸職業院校適應新技術、新業態發展要求,專業設置從傳統的道路運輸類、水上運輸類,逐漸拓寬到城市軌道交通類、航空運輸類和鐵路運輸類。目前,全國高職院校設置道路運輸類、水上運輸類、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點共2411個。道路運輸類專業點占比57.65%,數量最多的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點263個,比上年增加40個;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點從12個增加到36個,且有大幅度增長趨勢;水上運輸類專業點占比15.76%,增幅最大的是國際郵輪乘務專業點,從上年的60個增加到目前的123個;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點占比26.59%,比上年增長67.8%。
中等職業學校設置的交通運輸類專業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點2300多個,在校生達96萬人;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點240多個,在校生達8萬多人。交通運輸職業院校專業結構不斷優化,逐步形成了圍繞各類經濟帶、產業帶和產業集群,適應需求、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專業群。
2017年,教育部、交通運輸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中國鐵路總公司共同確定交通運輸大類示范專業點,公布道路運輸類、水上運輸類、城市軌道交通類示范專業點共104個。這些示范專業點將進一步落實專業建設規劃,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更大范圍內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帶動全國職業院校交通運輸大類專業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產教融合 人才培養校企供需兩旺
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必須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基本途徑,交通運輸職業院校依托快速發展的交通運輸行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各院校充分發揮交通運輸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創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徑與方式,從“訂單培養”到“現代學徒制試點”,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到校企協同育人,根據專業特點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為企業輸送了一批又一批深受歡迎的技術技能人才。
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先后與100所學校和18家大型經銷企業及307家經銷商協同建立全國性汽車維修專業校企聯盟,探索以企業為主體的校企合作項目運行機制,2012年以來,為行業輸送了超過1.4萬名汽車維修人員。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與沈陽和佳集團開展合作,形成了以“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結合、校內培養與企業培養結合、學生角色與員工角色結合”為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企業把學生看作未來員工,專門選派技術人員與學校教師共同指導完成實踐教學,并直接從實習學生中錄用正式員工。
交通運輸職業院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通過優化專業結構、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招生和就業“兩旺”,學校與企業畢業生供需“兩旺”,交通運輸職業院校歷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保持在95%以上。
湖南省2016屆高職畢業生就業率為91.05%,排在前10位的專業集中在交通運輸類。2014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中,交通運輸類畢業生就業率達97.88%,位居首位;2016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6.72%,交通運輸類對口率和就業率均超過平均對口率和就業率。
砥礪前行 高技能人才服務國家戰略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以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行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緊密對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通過建立路橋工程、汽車服務、航海、城市軌道交通四個全國性、行業性職業教育集團,融入服務國家戰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通過“走出去”,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擴大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與新加坡海員聯合會、新加坡森海海事服務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中新(南通)國際海事培訓中心,并在柬埔寨投建船員培訓中心,在幾內亞、肯尼亞等非洲國家開展職業教育。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在幾內亞建立韋立船員學院,開展船員培訓,并與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等國外高校共建3個境外師資培養基地,分類實施教師培訓。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經過十幾年的探索與實踐,逐步形成了依托國際化合作項目的“雙主體、多元化”培養模式,為企業培養了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高素質人才。
越來越多的交通運輸職業院校正廣泛參與到國際職業教育合作與發展中來,不斷提高學校品牌和專業優勢,吸引境外學生來華學習。
新時代,新起點,新作為。全國交通運輸職業院校將牢記使命,凝心聚力,腳踏實地,砥礪前行,書寫交通強國建設奮進之筆。
本文圖片為 資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