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育教學研討分論壇在人文樓800會議室順利舉行。論壇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李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部主任李玉峰副教授共同主持。

李玉峰副教授首先對參加論壇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了歡迎,介紹了論壇將要重點討論的主題。李艷教授代表參會老師向本次論壇主辦方表示感謝,指出思政課不只迎來了春天,更是迎來了夏天。本次論壇舉辦的時機好,主題好,內容好,并歡迎各位老師聚焦課程、暢所欲言、探討經驗和歸納問題。

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陳聯俊教授介紹了暨南大學的學校特色,結合論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五微一體”教學模式創新探索:以暨南大學為例》,探討了如何對海外學生進行思政課教育的問題,指出要把思政課的抽象理論具像化,宏觀理論生活化,知識理論價值化。

哈爾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胡菊華教授結合思政課建設70年以來的歷程,從自身經歷出發,強調思政課建設的核心問題,就是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問題,探討了如何看待教學研究的學術地位問題和教學研究如何系統化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陶文昭教授對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問題進行探討,指出這三個“起來”,這三個時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過程。每個時代都面臨著不同的任務,都有不同的重點。這個問題引發了在座老師的熱烈討論,老師們分別就共同富裕、貧富差距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金磊教授結合論文《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談及自己對案例教學法的體會,認為本科教學的重點是調動學生的興趣。他介紹了中央民族大學的基本情況,建議思政課要根據生源情況分類教學,要對癥下藥。

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吳寶晶教授介紹了北京工業大學的三級育人模式,即在做好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強對實踐教學的探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重視理論課堂的同時,強調知行合一,引導學生講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去,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賀大興副教授指出,不同課程的理論性差別較大,教師在講課中將抽象的原理進行稀釋的同時,也要注意保留其本色和原味。提議改進專題性教學的方式,建議教師進行通講,以更好地保持教學內容的連貫化與系統性。

中國傳媒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楊倩副教授、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郭文惠副教授、南京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許蘇靜副教授向大家介紹了各自學校的特色教學經驗,如利用媒體、微電影制作等方式來豐富的實踐教學方式。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鄭焱副教授指出,要做有溫度的思政課堂,并結合北京理工大學的校史,提出要加強精神文化的內容教學,強調革命文化與延安精神,激發學生的興趣。

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吳陽松副教授結合論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有意思更要有意義》,指出當前思政課教學存在形式豐富、內容不足的問題。分析了迎合式教學、興趣式教學、新聞式教學、獵奇式教學等教學形式存在的缺陷。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思政部李紅梅副教授根據論文《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的責任和使命》談及教師的工匠精神,指出教師是真理、制度和美好生活的化身。結合職業學院的教學經驗,分享案例教學的方式,提倡在教學中把現象和理論相結合,使學生在認同案例的同時認同理論。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韓海濤副教授和與會專家學者探討了思政課考試形式的問題,提出要開展多形式的教學,考試形式也要適應學生和老師教學的特點。認為教師要對時代特點有特殊把握,才能夠更好地解讀和分享給學生,引領學生站在時代的高度。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來金老師提出,要以問題為導向來授課,把理論和歷史相結合。對于現實中具有爭議的問題,要抓住重心和問題。同時,強調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注重紀律問題。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王桂花老師提出把農科工科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強調要提升思政課的時效性,在理論教學的同時也要注意實踐教學。思政課教師應從教學內容上下功夫,加強課程建設。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高興武老師探討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相關問題,指出教材對怎么做的問題編寫太多,對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編寫較少。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楊坤洋老師指出,思政課要結合中國共產黨的成功史,從社會主義視角出發,時刻追問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等基本問題。

李艷教授在發言中指出,思政課教師的能力就是課堂教學的能力,育人的效果集中體現在課堂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主陣地與主渠道。要從革命的層面看思政課的改革,不是一個簡單的肢解,而是從理念到內容、環節、手段全方位的改變。結合公安院校的思政課教學,指出思政課具有動態性、現實性、政治性和時效性的鮮明特點,強調思政課教學要注重學理性建設。

最后,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玉峰副教授對專家學者的發言作了總結點評,感謝各位專家學者的精彩發言,會議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