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出行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行業治理體系進一步優化……江蘇省緊緊圍繞國家發展大局推進交通強省建設,多措并舉,提升服務水平、增強管理能力,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在繪就一張交通發展的美麗圖卷。
2019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江蘇交通運輸系統認真落實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召開的交通強省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會議和《關于加快推進全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意見》部署要求,圍繞年度各項目標和重點任務,緊抓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第一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的契機,攻堅克難、奮力拼搏。目前,以交通強國江蘇方案為代表的重大戰略規劃研究取得新突破,全省各項工作都取得積極進展,交通運輸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投資高位增長 綜合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
在即將告別2019年之時,江蘇蘇北五市全面邁入高鐵時代——12月16日,徐宿淮鹽高鐵、連淮高鐵建成通車。如今,全省13個設區市全部開通動車,進入“高鐵俱樂部”的設區市由6個增至10個。
今年春節后,江蘇第一個全省性大會——交通強省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會議召開,作出了加快建設“軌道上的江蘇”等一系列謀劃部署。這次會議上集中開工了41個交通項目,目前均在建設中。今年全省預計完成交通建設投資約1400億元,同比增長16.9%,交通建設投資規模在高位上保持增長,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升發揮了積極作用。

鐵路網加速形成。建成徐宿淮鹽高鐵、連淮高鐵,全省鐵路總里程達到3550公里,其中高快速鐵路2235公里,時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鐵1270公里,比上年分別增長13.6%、23.4%和50%。進入“高鐵俱樂部”的設區市由6個增加至10個,通動車的設區市由11個擴展到全覆蓋。滬通鐵路一期、連徐高鐵、鹽通鐵路、蘇南沿江城際鐵路等續建項目均達到或超過序時進度。北沿江高鐵完成可研審查。寧淮鐵路僅用8個多月時間就開工建設,再次創造了鐵路項目前期工作的“江蘇速度”。
過江通道建設快速推進。滬通長江大橋、五峰山過江通道合龍。龍潭、常泰過江通道開工建設,在建項目達到8個。對納入規劃的14個過江通道項目打包式推進前期工作,江陰第二過江通道完成全部工可前置性審批。
機場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南京祿口機場T1航站樓改擴建工程基本完工,無錫碩放機場航站樓和機坪改造工程、南通興東機場航站區擴建工程完工。連云港民用機場遷建工程全面開工。完成淮安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戰略規劃研究。新沂通用機場建成,全省通用機場總數達11個。
公路網絡體系進一步完善。海安至啟東高速公路和錫通過江通道南北接線提前3個月建成通車,新增高速公路163公里;233省道射陽至建湖段、104國道睢寧南段等項目建成通車,全面完成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新改建和橋梁改造任務。江蘇積極發展農村公路“+產業”“+旅游”“+生態”“+文化”等,打造一批農村公路特色致富路、平安放心路、美麗鄉村路、美好生活路。南京高淳區、無錫宜興市、鹽城鹽都區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總數達到9個,創建省級示范縣27個。
水運通過能力繼續增強。完成三級航道整治26.2公里,建成橋梁15座,錫澄運河151號鐵路橋建成通車。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徐圩3區、4區圍堤主體結構基本建成。
一年來,江蘇交通創建省市品質工程示范項目147個,累計形成施工工藝工法及制度體系創新1100多項,評選“江蘇交通優質工程”15個;制定印發多項品質工程建設制度,交通運輸項目100%進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展招投標活動,交通建設市場進一步規范。
公鐵水空聯運 運輸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12月16日,徐州觀音機場高鐵站正式投用。同日,徐州觀音機場至觀音機場高鐵站開通免費穿梭巴士,實現機場、高鐵站無縫銜接,該機場正式進入“空鐵聯運”時代。
今年,江蘇積極發揮水運優勢,不斷完善鐵路運輸體系,大力推進運輸結構調整,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全面提升綜合運輸效能,進一步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出行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江蘇加快建設人民滿意交通。南京祿口機場今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南京至莫斯科航線成為全省首條兩家承運人運營的洲際遠程航線,無錫至德國哈恩航線暫停4個月后復飛。在全國率先實現省級公交優先示范城市建設設區市全覆蓋,累計7個城市開通軌道交通,居全國第一。新開通城市軌道線路4條,全省軌道交通里程超過700公里,躍居全國第三。長三角區域累計開行18條毗鄰公交客運銜接線路,開通超過50條省際毗鄰地區公交化運營的客運班線。全省所有設區市公交、地鐵實現手機支付。
貨物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今年江蘇加快運輸結構調整,進一步促進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全面提升綜合運輸效能。協調中鐵上海局集團等制定完善運輸結構財政補助政策和分配方案,預計全年補助重點企業“公轉鐵”、鐵水和公鐵聯運班列、沿海主要港口公轉鐵和公轉水等合計3000萬元左右,預計全年全省沿海港口大宗貨物公路運輸同比減少1200萬噸。1—11月,公鐵水空綜合貨運量22.2億噸,同比增長4.4%。鐵路貨運量5725萬噸,同比增長1.04%;水路貨運量8.3億噸,同比增長3.2%。預計年底全省完成內河集裝箱吞吐量38.6萬TEU,同比增長13.5%;集裝箱公鐵聯運量達23萬TEU,同比增長12%,集裝箱鐵水聯運量達26萬TEU,同比增長25.7%。全力推動連云港、蘇州、南京、徐州等地中歐班列運行提質增效,1—11月全省共開行中歐(亞)班列910列,預計全年中歐班列開行1000列左右。
高速公路撤站提速。江蘇取消省界收費站各項工作進度始終位于全國前列,被交通運輸部選定為數據異地存儲中心省份。需拆除的19個省界收費站年底前可確保全部完工,其中273套門架建設、2489條車道改造已經全部完成;834套入口拒超設備已經全部接入收費系統,啟動入口超限勸返工作。按照交通運輸部年底前ETC安裝比例不低于80%的要求,年底江蘇籍車輛ETC用戶數量需達到1470.1萬、全年需新增ETC用戶812.3萬,已于11月底提前完成。全年對境內6條高速公路路段提速,全省限速每小時120公里高速路段達87%;完成8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升級改造,全省累計達到83對,占服務區總數的80%。
重信用強監管 行業治理能力不斷增強
12月17日,由江蘇省委網信辦組織開展的“E路同行·智‘惠’江蘇——交通篇”網絡主題活動正式啟動,通過線上主題活動、線下集中采風等多種方式,生動展示互聯網與交通融合發展的成果和亮點。
近年來,江蘇交通運輸系統以污染防治和科技創新為重點,進一步深化綠色智慧交通建設,以更高標準更嚴措施抓安全監管,依托信用交通省建設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建設,行業治理能力、安全保障水平、行業文明水平不斷提升。江蘇被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授予“信用交通省建設典型省份”稱號。在江蘇省人大常委會開展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動物疫情防治以及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條例三項重點工作滿意度測評中,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均獲第一。
生態環保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國家長江辦交辦的3項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和117個沿江非法碼頭現場銷號驗收。拆解和改造老舊運輸船舶1.3萬艘,建成投運92艘內河LNG動力船舶。原油成品油裝船泊位油氣回收設施覆蓋率達88%。建成110套低壓岸電系統,新改建岸電覆蓋泊位數397個,覆蓋率超過國標16個百分點。完成152家從事易起塵貨種裝卸的沿江港口企業粉塵監測系統建設任務。累計形成2萬公里綠色廊道。
行業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目前,2019年江蘇交通十件為民服務實事項目已全面完成。《江蘇省水路交通運輸條例》獲省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5項取消審批事項和2項下放事項,監管事項和檢查實施清單數量分列省級部門第2和第1位。深化交通運輸行業改革、法治政府部門建設,全面實施執法“三項制度”,推進跨區域交通執法聯動。普通貨運車輛100%實現省內網上年審。深入開展交通運輸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后開展30多項行業“治亂”專項整治,查處各類交通運輸違法行為31.6萬件。
交通運輸本質安全水平提升。江蘇制定出臺了《關于以更高標準更嚴措施管控交通運輸領域重大安全風險的通知》。持續推進“兩客一危”和超限超載治理工作,全面開展交通運輸安全事故隱患排查,全年組織開展各類明查暗訪143次,排查整改各類隱患2350個,對21個重大隱患實施了掛牌督辦。開展內河船舶涉海運輸、船舶超載治理等專項行動。渡口渡船標準化達標率達到80%以上,基本實現本省籍船舶載運危險貨物安全動態管控。公路水運重點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覆蓋率100%。
智慧交通建設步伐加快。江蘇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智能交通技術和設備行業研發中心被交通運輸部評估為“優秀”,綜合得分第一;加強科技攻關與成果轉化,集中組織實施了7個重大科技專項、16個部省科技示范工程。五峰山過江通道接線工程“未來高速”示范工程課題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效;建立新型智慧公路感知系統;啟動了京杭運河智能航運及關鍵技術研究、江蘇智慧高速公路應用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2個重大專項研究,以及淮安有軌電車自動駕駛科技示范工程建設。累計發布省地方標準45項,其中《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規則》為全國首個公路行業BIM省地方標準。
行業文明水平不斷提升。江蘇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開展“我家門口那條路”江蘇展示周等一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參與省委宣傳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持續開展“青春建功行動”“江蘇交通青年說”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文明單位、文明行業、最美交通人、青年文明號等評選,積極培樹行業先進典型,不斷提升行業文明程度和水平。江蘇省交通運輸系統被省文明委命名為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行業。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在全省11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百姓滿意度調查中位居“口碑榜”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