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者的一般經驗是他們能做很多平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我相信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一定有著不平凡的經歷:有可能是抓住了一次機遇;還有可能是長期的辛勤勞作……但是有一點我敢肯定,那就是在這條路上只有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渴望、并且能為實現夢想付出不懈的艱辛努力,才能走向成功之路。在北京汽修屆有這么一個人:他花費了十年的時間靠自己的勤奮和汗水才走向成功。你要是問我“他”是誰?他就是我們交校的驕傲,也是我的偶像,我的師哥——張立維。
師哥張立維是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畢業的,在學校還當過班里的團支書記呢!聽教過張師哥的老師說,他一直都是一位好學生、很聽老師的話,學習又勤奮而且還愛看書。他現在是北京汽修行業的領軍人物之一,先后獲得了“北京市豐田汽車維修服務中心第二屆技能比賽冠軍”、“第三屆豐田汽車中國賽區技能比賽冠軍”、“北京市勞動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北京市勞動模范”等,而且于2002年曾代表過中國參加豐田亞洲賽區比賽,并獲得第四名的好成績。
為了這次征文寫作,學校組織了一次采訪,使我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張立維。來到北京市朝陽區三元橋豐田4S店,接待人員引領我們走進一個臨時的會議室,這個地方雖有些簡陋但不失整潔。沒過多會兒,一個身材中等、大約30歲的年輕人走了進來,他先向老師們打了聲招呼,并且向我們道歉:“對不起!各位老師和同學,我們的正會議室今天被占用了,所以先委屈各位在這里采訪了。”這樣一番道歉反倒讓我們有些不好意思了。
坐下之后我們的采訪就正式開始了,通過師哥的介紹我們得知:當初師哥實習時就被分到三元橋店,當時廠里的人員已經比較滿,而且他家離廠子又遠,廠里并不想要他。但是很快廠領導就發現張立維平日工作勤奮、學習技術肯下功夫,因此廠子就破格留下了他。
隨著談話的深入,我進一步了解到:張立維剛工作時干的是機修工。廠里看他是棵“好苗子”,找了當時最好的機工師傅來教他。工作一段時間后張立維發現自己在學校學習的理論與實際修理之間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這并未有阻擋住他前進的腳步。他努力干活,不懂就問,不怕臟活累活,勇于動手操作。終于,他只用半年時間就提前學會了機工的活兒。隨后廠里又給張力維找了當時廠里最好的電工師傅教他電工活……這樣,由于領導的關懷和師傅們的耐心教導,使張立維只用短短的一年時間就完成了他人三年才能學會的汽車維修技術工作,將“三年出徒”縮短到了一年,改變了當時廠里的傳統,被譽為“改變規則的小伙子”。
其實,張立維剛剛從事汽修工作時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簡單來說可以用“兩個三”來歸結。首先是遇到的三個困難:第一個就是上班路途遠。當時張立維家住在順義,廠子則在朝陽,而且當時廠里沒有宿舍,每天他要凌晨五點起床,五點一刻就要坐上車了。每天早飯都是在路上吃的,而每天晚上回到家已經八點多了。二是收入問題:當時廠里每月只給他200多塊錢的工資,其中大部分還都獻給了“公交事業”。但自從上班后張力維就沒有向家里要過一分錢,因為他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能自己養活自己了,不想讓父母再替他擔心了。第三個困難是張立維中專畢業后發現自己的外語水平明顯不足,而當時豐田的維修手冊都是用外語寫的,張力維不泄氣、靠“啃”英文詞典最終克服了這一困難,成為廠里少有的外語翻譯。
張立維工作以來碰到的三個機遇在這里也得說一說。第一個機遇就是當時廠里的機電一體化措施的實施,讓他大有可為;二就是張立維趕上了24小時救援的好機會,廠里專門為他提供了一個宿舍,這樣就省去了每天上下班路上的顛簸,他就利用這每天多出的4個小時時間看了不少專業書籍。曾經有一輛豐田皇冠車出了毛病,廠里人花了一個多禮拜也沒有修好,后來還是張立維的維修建議起了大作用,車子一下子就修好了,這也使他名正言順的當上了一名主修工。這也就成了他的第三機遇。
張立維從事汽修行業以來獲獎無數,他曾經以超過第二名30多分的壓倒式成績捧回了“豐田全國技能大賽冠軍”,但是他從不驕傲。當我們談及他所獲得的榮譽時,他只是微微一笑,把全部的功勞都推給了教導他的師傅們。
“干一行,愛一行”是張立維師哥送給我們的寄語。還有一年我將要從學校汽修專業畢業,我們須從現在開始鼓起勇氣,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堅定自己的意志,不怕摔跤、不怕跌倒。師哥張立維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肯于吃苦、勤于實踐、努力鉆研、鍥而不舍,爭取早日成為北京汽修行業里“一顆閃亮的新星”。
(指導教師 方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