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小常識之北京地鐵二號線
北京地鐵2號線(以下簡稱“2號線”)是北京的一條環線地鐵,是中國第一條環形地鐵線路,沿原北京城池內城而建,于1984年9月20日開通運營。全線東段、北段、西段的走向與北京二環路重疊,線路南段沿長椿街-前門-建國門行駛。
該線全長23.1千米,設18座車站和1座車輛段,線路標識色為藍色。長椿街站至北京站段為一期工程(長椿街站與現1號線南禮士路站相接)的一部分,于1969年10月1日建成;其余車站,自復興門站至建國門站為二期工程,于1984年9月20日開通;在1987年12月28日,兩部分成環線運營,而1號線到復興門站即折返。
一.環線時期

(北京地鐵2號線路線圖)
1987年12月28日,二期工程成環運營。
1989年5月7日4時45分,鼓樓變電站值班員違規僅有一人操作,導致積水潭變電站825V一號饋出開關起火燒損,積水潭站外環中斷行車2小時20分,內環中斷行車1小時51分。
1995年9月26日,環線列車編組開始由4節改為6節編組,第一列6節編組列車投入運營。
1995年10月1日7時34分,北京站至崇文門站區間,900V電纜擊穿接地,中斷內環行車2小時47分。
1995年11月5日18時13分,環線內環561次438車組,在長椿街站至復興門區間與313次434車組發生追尾事故,32名乘客輕傷。列車部分車鉤損壞,內環中斷運營304分鐘。
1996年1月19日,北京西郊大面積停電事故波及地鐵,造成一線和環線內環146分鐘停止運行。
2000年10月20日凌晨,地鐵環線運營試行“輪乘制”。
2001年12月11日,環線地鐵實行司機車長制。
二.2號線時期
2002年1月,導向標志的改造工程開始施工,新的導向標志將“環線”更名為“2號線”,數月后站內廣播、官方文件全部使用新名稱稱呼2號線。
2002年9月,實行站區管理
2007年10月7日,地鐵全網統一2元票價,換乘不收費。
2007年11月10日,DKZ16列車上線運營。
2008年6月9日,啟用磁卡車票和自動售檢票系統,紙質車票停用。
2008年6月15日,啟用基于通信的列車控制系統(CBTC)。
2009年4月21日,2號線最小間隔縮至2分鐘。
1、2號線接觸軌改移工程于2015年5月正式開工,已完成1號線大望路站、國貿站、永安里站、建國門站、東單站上下行改移,王府井站、天安門東站下行,共計改移2458米接觸軌;完成2號線安定門站、鼓樓大街站、積水潭站上下行改移,西直門站、雍和宮站、東直門站下行,共計改移1582米接觸軌。預計整體工程計劃完成時間為2016年6月30日。
2016年1月17日,2號線18座車站衛生間全部改造投用。
2016年7月31日,2號線開始在安定門站試點安裝站臺安全門,預計最快于2017年年底全線完工。至此,北京最后一條未安裝站臺門的線路正式開始安裝站臺門。
2017年8月20日,北京地鐵2號線前門站、崇文門站站臺安全屏蔽門投入使用,至此,地鐵2號線各站屏蔽門全部啟用。
截至2019年,2號線全長23.1千米,全部為地下線。共設18座車站,全部為地下車站。

太平湖車輛段:

三.運營時間
2號線環行一周用時約40分鐘。線路全年無休,每日在5:00至23:00之間運營,不同車站首末車時間有差異。內、外環線分別在西直門站、積水潭站收車,跨越這兩座車站的末班車時間更早。
在工作日,2號線早高峰時內環發車間隔2分半,外環3分;晚高峰時外環間隔2分半,內環3分。其中2分半的間隔在北京地鐵系統中屬于較小值,僅多于早高峰4號線上行的1分45秒和10號線的2分。白天非高峰時段的發車間隔約5分鐘,在市區線路中屬于發車間隔較長的一條。
工作日2號線的日均客流量在100萬人次左右,2016年4月29日達到122.4萬人次,在北京地鐵線路中日均客流量居第三名(第一名10號線195.1萬人次,第二名1號線138.1萬人次)。

(二號線密集的人流)
四.現用車型
2號線現役50列DKZ16型地鐵電動客車,由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地鐵車輛廠生產。核定載客1356人/列。DKZ16支持CBTC控制系統,于2006年生產,于2007年11月10日首次運營,并在一年半內替換了2號線的其它老車型(最后一列老車于2009年1月19日退役),以便使2號線全面使用CBTC控制系統,提高線路運營效率。列車在地板下運用了鋁蜂窩結構設計,并安置有一層隔音氈,且在車輪設計上采取了最新的降噪措施,有效降低運行噪音。 DKZ16和1號線的SFM04也是北京地鐵中唯一采用布面客車座椅的車型。(后全部替換為塑料面座椅)

謝謝閱讀